当前位置:纵横小说网>历史军事>东晋门阀> 《庄子》是玄学的重心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《庄子》是玄学的重心(1 / 2)

东晋门阀最新章节!

《道德经》最大的贡献就是阐述了客观世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,强调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顺从客观世界,强调社会观服从世界观。

老子作为东周直属官员,从东周朝廷的利益出发,宣扬小国寡民思想。别管秦国还是齐国,如果只封他们一个城堡,他们什么大事也干不成,周朝不就安稳了。这个思想乍一听还对,可是脱离现实,且不说东周之外还有强国,就说只有一城一地的诸侯,在利益的驱使下,也能强大起来。

但是,道德经把客观世界,即道对人的影响力,阐述的淋漓尽致。道与德,以世界观、社会观来规划这个世界,对后世各种思想潮流产生巨大影响。老子曰:天地不仁,以万物为刍狗;圣人不仁,以百姓为刍狗。大道废,安有仁义。绝圣弃智,民利百倍;绝仁弃义,民复孝德。这一句两千年来都被用作批评儒学的话,可是这句是西汉伪造。1993年10月,发现战国竹简,原文为:绝智弃辩,民利百倍;绝伪弃虑,民复孝德。

老子这里全部都是民,而不是人,这说明本身老子讨论的是世界观和社会观的关系。到了魏晋时期,玄学家不仅崇尚老子,更崇尚庄子,就是因为庄子从人性论出发,只研究客观世界对人的影响,讨论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关系,强调人性顺从自然,则逍遥,忘我。

玄学也是讨论人生观和自然的关系,因此玄学更加推崇庄子。庄子的逍遥游是人生观与世界观关系的代表作。

《老子》仅仅是玄学的外围;《庄子》是玄学的重心。

《庄子》在历史上,无门无派,游离于各派之外。在魏晋以前,也很少有人提及此书,即使有个别提及的,也是由于《庄子》这本书文采出众,个别语段被引用在被人的文章里。道家一直以黄老为主,并不重视《庄子》。

庄子是一个富有的人,司马迁记载他,写书超过十万字,古代一份竹简就能打个一二百字,一本书就得用牛车拉,而其出十万字的书得需要多少名工匠为其制书简,得多少个高级工匠为其刻字。古代刻字的高级工匠可跟今天刻石碑的人不同,古代圣人是不写一字的,只用嘴说,由这些工匠刻在竹简上。所以这些工匠都是认字的,甚至我认为这些人都是非嫡系的贵族后代。

庄子主讲人性论,是中国自由思想的开端。而他的书只有在类似于他的这种高端阶级的大批涌现时,才会被认可。所以,直到魏晋以后,庄子才被已经成熟的士族阶级所重视。在这一时期,《庄子注》才开始流行。

《老子》书中所写到的‘人’,全部都是民,而不是个体的‘人’。这说明本身老子讨论的是世界观和社会观的关系。到了魏晋时期,玄学家不仅崇尚老子,更崇尚庄子,就是因为庄子从人性论出发,只研究客观世界对‘人’这个个体的影响,讨论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关系,强调人性顺从自然,则逍遥,忘我。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